“八大举措”全力支撑促进廊坊强势崛起
发布时间:2011-04-22
来源:廊坊日报
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五
“八大举措”全力支撑促进廊坊强势崛起
未来的增长极在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区域崛起大势所趋,省委、省将环首都经济圈定为全省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廊坊占据全省环首都县(市、区)的近半数,正处最佳拓展方向,尽享省内优惠政策和北京外溢资源。如何抓住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促进廊坊强势崛起,关键在于全力实施“八大”举措。
中国
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廊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利用区位优势,按照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要构建起具有廊坊特色的以电子信息和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塔尖”,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农业为“塔身”,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塔基”的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体系既有合理的布局,又有发展的重点,即:廊坊北部地区要依托北京密集的高端产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重点发展电子通讯、光伏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连接京津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休闲商务和新型农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南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近邻天津的优势,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区。强化重大支撑,承接首都产业外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更多“廊坊创造”。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发挥集群发展优势。体现大引领、大项目和科技支撑、集群式发展策略。
经济
政府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主导力量,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深入落实全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廊坊要紧紧围绕繁荣和舒适两大目标,立足壮大老城区、尽快建设新城区,推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具体来说,要用“三规合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规划空间布局,按照北中南三大区域板块理念,以廊坊主城区为重心,构建起“一体两翼”的城镇空间布局。即,北部以承接首都行政功能、产业外溢为重点,统筹规划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建设。中部以建设区域中心为重点,提升主城区资源要素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固安县、永清县实行按区管理,构筑“大三点”组团格局。南部以平台完善为支撑,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构筑以霸州市为中心的多园支撑、集群发展的城镇群。构筑“一轴一廊两环八大中心”城区主框架,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同时彰显城市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特色,突出城市,提升城市品位。
建设建设
北京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廊坊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是京津冀经济圈中全省城乡统筹的一部分,要围绕破解农村资金短缺、土地流转和市场对接三大难题,一同打造:新规划、新产业、新民居、新体制、新、新文化,全力解放和培育农村内生动力。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大规模的农村城镇化、农民化、农业产业化、农庄新村化。
一、调优经济结构,发展高端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廊坊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也是对接京津的首要任务,按照与京津“同城一体”策略,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对接:一是地面线路交通上,构筑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京津廊城乡、市境交通一体化,使廊坊独特的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轨道交通对接,形成“三纵五横两翼”的高速路网格局,构建京津廊半小时同城交通圈。做好市域交通建设,基本形成“八纵十六横二联”的干线公路布局,建设市域1小时交通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抓好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二是地域园区建设上,转变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推动廊坊、燕郊高新区等既有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上档升级,构筑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高端平台和与国际接轨的前沿阵地。抓好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临空经济区、东方国际创业园、汇福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做实硬基础、做优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网络空间上,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示范,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四是着力提升软硬件水平,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水、电、气和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从空间到地面、从线路到园区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对接,为廊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项目
企业
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国际热点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出现结构性变化,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发展潮流。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一起写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廊坊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重点节约和开发利用耕地和水资源,提高新兴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强力实施节能减排,谋划建设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深化治理水土和噪声污染,推进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打造自然生态新型都市农业,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把廊坊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加快城镇建设,搭建高端平台
一个地区的崛起高度,取决于文化的发展水平,廊坊要乘势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要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地方文化,提升素质,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紧紧抓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软件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廊坊精神为精髓、以龙凤之城为特色,建设面向大北京地区、覆盖全市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交通
文化
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是五个坚持之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是赢得民心的根本。“十二五”期间,廊坊要搞好民生保障的全覆盖,建立高效就业服务体系,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社会事业,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切实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保障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平安稳定三项工作相互促进,全力打造“幸福廊坊”。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
执行,是使公共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核心抓手,全面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瓶颈难题的能力,狠抓落实、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强力推进“十二五”目标圆满完成。为此,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升干部素质,大规模培训干部,进院校、下基层,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高地;建立健全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机制创新推动工作创优;推进创优争先常态化,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带头作用,带动和影响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乘发展大势,促强势崛起”的实践中来,确保“十二五”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的“八大”举措,既符合廊坊的发展实际,又与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相契合,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只要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深刻领会廊坊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好“八大”举措,就一定会在新的机遇面前,乘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