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居网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联系我们 关于宜居网

房地产在制度变革中寻找新平衡

发布时间:2011-01-08

  在涨价和调控声中,我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走过2010年。这一年,商品房销售额有望突破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年,房企夺地大战频频上演,地王再度涌现;这一年,政府调控连出重拳,土地出让、保障房建设等制度性变革逐步启动……
  在限购、加息等抑制投资与投机型购房需求政策的影响下,国内主要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量增幅已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受开发投资惯性增长的影响,新房开工和竣工量大幅上升,随着供给的扩大,预计2011年房地产市场供求紧张局面有望缓解。
  业内专家指出,陆续出炉的楼市调控政策日益注重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也将在制度性变革中寻求新的平衡。
  政策给力制度渐变
  2010年注定会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中留下印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先后数次降临房地产市场,也在调控中探索房地产制度性变革的方向。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坚决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从年初起,“国十一条”、“国十九条”、“新国四条”、“新国十条”、“新国五条”等一连串政策组合拳接踵而至,首套房首付提高、二套房首付、利率提高、三套房停贷、限贷、限购……同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也数不胜数,两轮调控政策都集中在抑制投机性需求、增加供给、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
  历数今年以来的住房调控政策,从性质上看,可以细分为金融、税收、土地、保障房建设等。
  金融调控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甚至推出“限贷令”来限制和打击住房投机行为,并且加强对房地产资金的使用监管;税收调控政策方面,通过差别性税收机制,加大对住房投机行为的税收征管;土地调控政策方面,大力增加土地供给,特别是中小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用地,要求中小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用地不得低于全部用地面积的70%,加大对土地闲置的查处和惩罚力度;保障房建设方面,增加财政的投入力度,今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总额预计为7800亿元,中央财政79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同时使用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优惠政策来推动保障房建设力度。
  尽管房价并未明显“掉头向下”,但“给力”的调控政策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而更值得期许的是,在调控过程中,关于房地产的制度性变革也在悄然进行。
  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既具有社会民生属性,也是宏观经济的关键性领域,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被赋予“支柱型”产业的重任,也正是在这个博弈过程中,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房价不断上涨。不过,从政府频繁的政策组合拳以及相关部委近期的表态可以看出,房地产业未来发展将逐步“去经济支柱性”,转而更加注重其民生属性,这也成为未来对房地产政策取向的重要前提。
  伴随着对保障房建设的空前重视,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正逐步向商品房和保障房市场双轨制的模式发展和完善。过度市场化和保障房建设的落后被认为是我国住房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重点落到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上,会议提出“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两元化”模式并举无疑将使房地产市场走出更为健康、理性的轨迹。
  此外,市场最为关注的房产税问题也成为政策留给未来的最大悬念,在越来越高的呼声中,相信房产税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而伴随着房产税的出台,房地产制度的另一重要问题——土地财政问题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