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居网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联系我们 关于宜居网

谨防特色小镇建设遁入“地产化”圈套

发布时间:2018-11-27

     特色小镇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即便到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作出批示时,赵喜凯们缔造出来的梦想小镇也还不到两岁。

  细读2017年出台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可以清晰看到,在政策框架中,特色小镇并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内涵似乎比以往人们所熟知的小城镇的概念更为陌生,也更为高端——“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人们观念中所熟悉的“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实则被定义为特色小城镇。
  一字之差,两者就有了较为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创新创业平台,后者属行政建制范畴。仔细琢磨特色小镇概念中的每个字眼,头脑中所浮现的印象和当前一些特色小镇的面貌似乎相去甚远。
  概念不清,定位就不准。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在各地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参与、几度斥巨资的新闻不时出现。国家有关特色小镇的政策文件中,“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导向一以贯之。从政策角度理解,企业参与理所应当。
  11月22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围绕“妥善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言资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人民政协报记者 田福良 摄
  而就在11月22日全国政协“妥善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双周协商座谈会上,12位委员专家中好几位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构成也反映出,企业主体的观念已经在头脑中开始形成。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模式被用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做法,也时有耳闻。一些房地产企业也纷纷瞅准时机,投身建设热潮中,给人一瞬间错觉:仿佛干着干着,特色小镇就干成了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这种倾向不是不存在。
  这不禁令人生惑:到底该建出一个什么样的小镇,才称得上特色?
  抬眼看看周边的一些国家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或许有新的启示。
  发达国家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往往聚集在小镇而非大城市。有实力承载高端产业的小镇,才算得上是发达国家里小镇的特色主力军。
  这一点与我国现状并不相同。我国的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几乎都高度汇集在大城市,目前大多数小镇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服务配套较弱,又经常得去承接大城市难以消化的落后产能。试问,这样的小镇又如何成长出特色?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的需求也就变得多元化。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都市繁华,有的人喜欢闲适便利的小镇,有的人热衷乡村的宁静田园。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特色小镇能够应运而生的意义所在。
  而人又是多需求生物,除了宜居,还要宜业。当前一种倾向,一说特色小镇,就是朝着旅游风光见长的方向去了。充其量,具有旅游特色的小镇只算是特色小镇中的一种而已,相比产业实力强的小镇对长期人口的承载能力,旅游小镇的旅游周期又偏于短暂,难以聚集更多要素,创造更有独特竞争力的价值。
  当今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时髦风向标的投资者们也需要换换脑筋,归其本意,特色小镇不是园区开发区,不是大型地产项目,也不是旅游景点,它是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同样,特色小镇也未必适用于发展所有的产业。
  细细地规划,慢慢地建,不着急马上戴上“帽子”挂上“牌子”,耐心等着特色小镇自然而然地长大、变强,也许是当今一片火热的建设浪潮下,建设者们该有的一点匠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