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同比骤减八成 苏州小中介“关停并转”逆市生存
发布时间:2010-11-26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随着新政累积效应的释放,市场观望情绪加重,银行放贷难度增加,在一片萧条的苏州二手房市场上,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中介并未选择关门大吉,而是以另一种"蛰伏"状态,在生存与毁灭之间苦苦挣扎。
中介公司一个月不开张
经纪人“坐班”转“自由”
"现在的市场没有人会笑得很灿烂。大市不好,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中介庄佳佳,几个月前,他还是东港新村附近一家房产中介的业务员,而如今,他成了一名自由经纪人。
中介小黎,春申湖路上中城地产的一名资深业务员。他对记者坦言,最近这段时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收入比年初跌了一半,业务量同比少了七八成,一个月卖掉两套就很好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房产中介往往在行情好的时候疯狂扩张,行情不好的时候关门大吉。而实际上,他们还有一种中间状态:蛰伏生存。
小庄从事中介多年,他向记者透露:譬如一家中等规模的中介,一个月门面费3、4000一般有五六个员工,按每人一千出头的基本工资算,固定支出就要6、7000,这样的话每月如果能成交一套二手房就能保本,但是现在的情况一个月不开张的很多,那只能收缩阵线了。
怎么收缩法?
在中介行业,除了基本工资外,业务员往往按中介费的多少拿提成。如果一万以内,拿10%-15%;超过两万,多出一万的部分拿20%;超过三万,多出两万的部分拿30%,具体因公司不同,比例有一定差异。
而如今,由于市场太萧条,很多门店都会选择另一种经营方式:店面保留,所有业务员不再拿基本工资,而是成为自由经纪人,打的还是该公司的旗号,谈到业务就与公司分成。
"这个点子就高了,从五五开到八二开都有。"小庄告诉记者,有几家公司其实一直采用的是这样的模式,与自由经纪人二八开,公司拿二,个人拿八,做的一直都很红火。
在这样的模式下,门店负担减轻了,只有房租成本,一个月只要租掉几套房子,就能保本了。
"现在又不是经济危机,行情不好只是因为政策压制需求造成的,总有一天会反弹,何必开开关关呢。"小庄对这样的灵活经营模式很认可。
记者从网络的"房产经纪信心指数调查"中看到,在"作为一名房产经纪人,您觉得本行业未来如何?"的选项中,有过半经纪人都选择"前景广阔,非常有发展前途"。
内幕起底:经纪人资质可以"借" 只有1/10有网签资格
按照国家规定,从事房产中介的企业,需10万元注册资金和3个有资质的房产经纪人,个体户不能从事中介业务。那么,小中介是如何规避这个规定的呢?
庄佳佳透露:实际上。中介经纪人的资质是可以"借"的。他对记者说:"譬如你在报社工作,但是有房产经纪的资质,正好我开了一家中介,就把你的证拿来,每年敲个章,就算是挂在我这里了,不用你任何事。这就像很多人考出来的导游证一样。"
那么,二手房"网签"也是一道很难逾越的硬性规定。对此,小庄透露,那也很简单,如果房源与客户信息匹配好,要去办理网上签约手续了,那只要找到中融信、泛华类似的金融公司,出评估报告、网签合同、办理贷款全部由他们一条龙搞定,收很低的费用或者根本不收,因为他们的盈利是和银行结算的,所以这一环节并不用中介费多大心思。
"实际上,苏州2000多家中介门店中,有网签资格的只有1/10不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似乎是颠扑不破的怪圈。
此外,小庄告诉记者,在房产中介市场,小中介常常会挂靠别的公司牌子,按关系远近给不同的费用,所以一个执照往往能开很多家门店。苏州从去年到今年,大大小小中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原因也正在于此。
但他承认,如果市场持续恶化的话,运营成本远超业绩,那么出现关店潮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