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宜居网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联系我们 关于宜居网

保障房全装修政策落地 装饰公司参与存疑

发布时间:2011-06-08

  为了加快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促进"住有所居"的目标,国家今年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2011年将有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入市,"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覆盖率达到20%。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国伟也透露,十二五"期间保障房用地将达到52%。   保障房全装修政策相继落地
  各地政府以保障房为契机,积极推动保障房建设,《北京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设技术导则》中就规定,廉租房装修要一次到位,达到入住条件;经济适用房应装修一次到位,两限房宜装修一次到位,并积极采用新能源,实现保障房的绿色节能。
  2010年10月2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博洛尼精装研究院主编的《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及全装修指南》正式发行。记者了解到,《指南》不仅适用于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而且适用于林区、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2011年5月9日,《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发布,《导则》规定,保障房最大面积65平米最多4室,廉租房、公租房应实施基本装修,室内设施设备完整,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粉刷完成,达到入住条件。
  装饰公司深度参与存疑
  精装市场面对保障房这块"大蛋糕",究竟有何反映?记者采访了相关建筑装饰企业,目前存在三种市场状况。
  积极参与保障房精装修
  工程市场占到85%的全筑装饰副总裁李勇告诉记者,全筑从09年开始,公司老总就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给政府提建议,关于保障性住房如何推广全装修,其实保障房更具备全装修实施的规范性,标准性和规模性,是最佳的关于住宅建设和使用的低碳解决方案。全筑从2010年开始就介入到保障房和公租房全装修的实施方案中,并且参建了上海市保障房的标准和建设导则,目前公司已经参与了两个保障房项目。对于保障房利润率不高情况,公司主要是通过研发新产品、做标准化全装修控制保障房成本。
  而以家装为主的轻舟已经早已参与到保障房工程建设中,轻舟承接的亦城茗苑小区项目是北京市首个交钥匙的公租房项目,董事长陈耕表示,承接亦城茗苑项目对轻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施工进度管理能力是一次考验,亦城茗苑每平方米500元,还是有利益的。轻舟装饰媒体部门还向记者透露,亦城茗苑二期6月份即可完工。
  希望能够进入保障房市场
  丽贝亚建筑装饰公司总经理白海波认为,保障房市场非常巨大,丽贝亚打算进入保障房市场,2010年成了的住宅事业部主攻工程市场,从去年开始就针对保障性住房做出了相应的规划,目前在参与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关于公艺标准、材料选定、环保标准指导导则的编制工作;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开展关于老年性住房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政府推动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而在5月19日新浪地产(微博)举办的民生地产沙龙活动上,家装企业代表阔达装饰总裁助理郭洸也在会议上表示,公司一直在探讨如何跟上游,房地产市场做先期的衔接,如果能通过集团的采购和主材供应,集中施工,这样才更具优势,为进入保障房市场做好准备。
  东易日盛董事长张钧在微博坦言,业之峰也将整合供应链,陆续推出风格套餐产品,加入保障房中档装修的服务。
  暂未考虑涉足保障房精装修市场
  针对保障房市场,记者联系了建筑装饰四大上市公司之一的亚厦装饰,亚厦50%业务是精装修,30%是公装。任峰告诉记者,亚厦装饰定位国内中高端精装修市场,保障房是国家民生工程,项目毛利率相对较低,利润空间较小,因此公司目前暂未考虑涉足保障性住房的装修,未来将视项目前景和利润率而定。目前保障房对公司业务尚未有任何影响。
  记者又联系了其余三家装饰装饰上市公司,公装和家装双轮驱动的洪涛装饰王先生给出了同样的答复,保障房市场跟公司市场定位有出入,不愿意进入保障房市场。记者了解到洪涛是深圳老牌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大堂和剧院装修。而金螳螂和深圳广田相关人员均表示对此业务不是很清楚而拒绝接受采访,金螳螂是建筑装饰行业首家上市公司,80%业务是公装,20%是住宅精装修。 
  低收益掣肘
  2011年国家大力开展保障房建设,尽管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低收益仍然掣肘建筑装饰公司深度参与保障房建设,建筑装饰四大上市公司均未表现出大的参建热情。而业内人士又指出,保障房利润偏低只是一方面,装修完工后存在的后续问题,则可能使得本来利润就不高的装修公司陷入亏本风险。
  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企业关注于大户型精装修,保障房的户型一般比较小,而这类房子在设计和装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历近半年时间,保障房建设成绩不乐观,部分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这给保障房精装修又大打折扣。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刘美霞则认为,《指南》只具有引导性质而非强行规定。
  标准化、产业化是出路
  面对保障房现状,李勇认为,只有通过做保障房全装修标准化,根据户型定制采购产品,做住宅产业化,减少中间的销售和仓储成本,从而控制整体成本。从保障房全装修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人工成本是刚性的,不可能下降,但通过工艺和工业化的进程,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提升规模化采购,研发、定制产品能解决降低产品成本的问题。
  白海波认为,保障房建设采取"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epc承包方式,方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的调控和政策支持。
  博洛尼总经理徐勇刚在民生地产沙龙上指出,日本是用制造业的方式做住宅,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大批量,第二是标准化,个性不是靠装修做出来的,而是靠软装。博洛尼去年和今年都在协同政府做保障房和公租房的建筑设计。保障性住房是做产业化的最好机会,产业化是解决成本、质量顽疾最好的出路。对于我们来说,产业化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模式。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副秘书长吴恩振也告诉记者,协会也在对装饰行业的人工物料和机械进行编码,今年年底会出这个编码的规则,之后会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为将来的信息化提供系统的支持,做到装饰行业的标准化,即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
  保障房实现住宅产业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政府和政策的引导,开发商少些利润,供应商和服务商多些社会责任,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推进。但目前情况下,低收益现状、如何降低成本仍待解决。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网